时间:2023-02-05 17:30:55 | 浏览:666
VR全景为家具行业零售场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交互式展示和营销体验这两个方面带来了突出的市场机会。相比传统的静态效果图,在谈单阶段有全景图工具的介入,带来了明显的客户留店时长增加、线上传播获客提升以及所见即所得签单率提高等商家营销价值。
对设计师来说,借助全景图能够更好地为自己的客户展现设计方案,衬托方案的品质,注解方案的细节,让整个浏览过程的体验感受更加舒适沉浸。
我们在跟更多商家的密切合作过程中,也承接了越来越多的全景图工具需求。而在之前的界面框架基础上进行堆积,整个界面变得臃肿不堪;
借此契机,由设计侧发起了此次体验改版项目。
具体分析问题之后发现,①商家的诉求是能够通过全景图充分传递设计意图,提高营销谈单的效率;②用户也就是全景图的浏览者的诉求是能够快速获取方案信息,便于决策;③业务的诉求是能够有拓展性更高的框架来承载后续的新增功能,同时提高产品的访问深度。从而推导出了三个设计目标:
用户在浏览方案时,主要有两类信息需要用户关注:
将浏览效率的提升拆分到空间信息和设计信息的传递效率的提升,即在辅助浏览者能够快速理解整个空间的信息的同时,让方案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可以充分传递给浏览者。
单张全景图的技术本身即可以满足用户环视单空间的需求,但是在多空间的场景,需要全局视角将不同空间的全景联系在一起,此时导览的全局概览就变的意义重大。
用户理解空间之间的关系,需要知道自己所在房间位置、所在位置和全局的关系。2D的平面图导览和3D场景中的位置标识应有明确清晰的映射关系,并且突出用户重点关注项。
此时经常出现的场景是在一个房间内渲染了多张全景图的情况,即一个空间内有多个渲染锚点。移动端和PC端的交互处理需要做区分。
在方案场景内,用户是以第一人称的漫游视角环视单个空间信息的,此时,场景热点就是为用户跳转不同空间全景图而存在的引导媒介,也是在全景图中点击量最高的热点,如何让他们能够不突兀地显示在三维场景中,自然地引导用户进行点击是优化的方向。
设计师通常会对方案做出额外的补充说明,而这些说明需要满足几个前提:关注度区分,可识别性和有序性
关注度区分:希望用户在浏览方案时对不同类型的信息的关注度是不同的,比如商品是需要用户重点关注的对象, 文字多会用于补充说明, 不需要用户重点关注。设计侧通过动效、颜色、细节丰富度等不同维度综合考虑,区分热点的重要程度,从而引导用户的视线。
可识别性:不同于普通界面元素,全景图在底图非固定的前提下,要保证在亮暗两色上的可识别性,所以在样式上有一定的限制和原则需要遵守。
信息有序一致:作为辅助标注不能喧宾夺主,打破用户浏览的沉浸感。所以标注虽然种类繁多,但需要按照体量,在有限样式中增加,保证信息的有序性和一致性
谈单成功的前提是用户充分了解方案,全景图工具提供在单间商品内,多件商品之间,多个风格间和多个方案间等多个维度提供互动形式, 提高用户跟场景方案的互动,增加了对方案的整体访问深度。
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加,现有高权益版本含功能30+个,如何提高框架的可拓展性,在界面上合理地布局,需要分场景来分析前置条件。
以上条件决定了界面特征:
关键词:未来、空间、延展,借鉴HMI设计风格 —— 微型仪表盘、斜切角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R4y1G7fj?spm_id_from=333.999.0.0
全景图去年也在展厅等细分领域得到了商业化的落地。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也会结合更多的因素进行考量,比如不同于家居空间的小巧,展厅等商业空间商品的展示需求会更加密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结合空间特性,借助前端技术进行巧妙的呈现等,也非常值得思考发散。
新领域引入了更多不确定因素,在其间探索更需要设计师把握商业和体验的平衡,我们也会针对特定的课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文中的数据均已做模糊处理, 非真实数据,仅作为演示用途, 对数据呈现不负相应责任。
作者:阿檀,公众号:酷家乐用户体验设计
本文由 @酷家乐用户体验设计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