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5 18:04:38 | 浏览:692
本报记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报道
进入11月以来,虚拟现实领域频出利好消息。11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五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时隔仅一周,在1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该中心依托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聚焦制约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逐步构建覆盖虚拟现实全产业链的产业创新生态,推动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行动计划》中的“虚拟现实”,并不单指狭义的VR,还包含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实际上是业界通常所使用的扩展现实XR范畴。《行动计划》指出,虚拟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业发展战略窗口期已然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行动计划》是自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国家首次发布的针对虚拟现实产业的政策性文件,擘画了未来5年的发展路径及目标。多名从业人士以及第三方专家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产业规模、终端出货量、骨干企业培育等数据目标的制定来看,《行动计划》对于虚拟现实产业提出了较高要求,既是挑战也是激励,给产业注入了一针加速剂,从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生态逐步完善,推动虚拟现实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终端目标剑指2500万台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其中,对于“产业生态持续完善”,《行动计划》提出了明确的数字目标,而“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的目标也引发业界的关注与讨论。
成立于2012年的增强现实AR企业亮风台市场生态副总裁张春艳向记者指出,IDC中国9月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AR/VR市场整体出货量达58.6万台,以全年平均测算来看,全年出货量可能在120万台左右。《行动计划》提出2026年的目标是2500万台,“这相当于行业要在5年之内实现20倍的增长,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激励。”张春艳进一步指出,这势必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供给侧能力的提升,甚至会涌现出一批表现亮眼的企业,还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涌入,并且让众多的实体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创新,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进程,最终从消费级、产业级、城市级逐层升级进行全产业重塑。相信这个数字会达到的。
“《行动规划》的提出对从业者来说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消除了外界对虚拟现实产业的质疑声音,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起到了支撑和促进作用,市场化价值会得到释放,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新赛道、新产业将带来新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方向。”张春艳如是表示。
从2015年进军VR领域的大朋VR,在今年6月完成了新一轮数千万元的股权融资。大朋VR战略负责人告诉记者,要实现终端设备目标,实现这么大规模的跨越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2021年,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大火,以及Facebook改名Meta、字节跳动收购Pico等国内外一系列事件出现,这对过去几年颇显“冷清”的虚拟现实行业可以说是“激活”。有了政策层面的重视与支持,大朋VR对今年及未来几年C端消费市场的增长及发展寄予了厚望。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中国电子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颜阳指出,虚拟现实在我国发展已有数年时间,通过对既往产业发展的经验总结,《行动计划》的主要意义在于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涵盖了核心技术、创新体系、产业生态和融合应用。从虚拟现实终端销售来说,目前处在5年行动计划的基础阶段,许多层面仍是投入阶段,因此相关各方在推进过程中要做好心理准备。
行业应用规模化如何破局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智慧城市等虚拟现实重点应用领域实现突破。开展10类虚拟视听制作应用示范,打造10个“虚拟现实+”融合应用领航城市及园区,形成至少20个特色应用场景、100个融合应用先锋案例。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行动计划》给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实现2026年目标,顶层设计层面建议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一是理顺虚拟现实的发展路径,虚拟现实范畴较广,当前VR偏向于消费端,而AR/MR等可以在B端应用,但MR存在较大的技术瓶颈,VR普及度较高,但在工业应用上普及度不高,要基于现状做出更加具体的发展规划。二是要推动虚拟现实基础技术的进步,也要提高技术的自主化程度。基础技术方面,MR当前仍然需要在光学与微显示上进行技术投入,VR的算力性能和重量之间依然不能达到完美平衡。企业层面突破技术的难度较大,这里需要调动科研院所、高校的研发积极性。三是关联产业需要振兴。诸如VR和MR的内容制作极度依赖于3D建模工具软件,我国工具软件方面进步显著,但和国际巨头相比依然存在差距。
本报记者了解到,最近几年里,除了终端设备在C端的销售之外,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工业制造、文化旅游等方面已涌现出典型的应用案例。
据张春艳介绍,目前亮风台以产业为基础,覆盖智慧安全、智能制造、互动文娱等产业,聚焦现场体验、远程协作、教学培训等垂直应用场景,逐步实现超实境智慧空间的构建。举例来说,在文旅领域如博物馆场景下,以AR平台HiAR Space为基础,能够打造沉浸式观展,顾客可以跟随虚拟人物进行实时交互,实现智能导览、展品交互等,实现虚实融合沉浸式的场景互动。在公共安全领域,借助AR智能眼镜、无人机等智能终端,打造软硬一体的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广泛应用于日常巡逻、重点区域安保、应急处理、刑侦抓捕、活动安保等典型应用场景;在工业领域,为工业企业提供一种帮助用户在工业环境中安全、高效、智能完成工作的新方式,围绕实体产品的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设计、供应链、生产、营销、培训、售后服务等增效降本。
在颜阳看来,《行动计划》将产业发展进行了具象化,无论是提出的五大重点任务,还是三大专项工程、七个方面保障措施,通过“编织”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精准培育重点领域,从而形成一张“产业大网”,不仅要加速布局虚拟现实产业生态,增强自主可控能力,而且还重点强调将虚拟现实技术与社会经济各行各业融合创新,顺应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和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据工信部网站,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对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和有关地方共同推动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督促创新
虚拟现实的概念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简称 VR ) 或称虚拟环境 (virtual environment),是一种逼真 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计算机生成环境,用户可以借助必要的装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 境中的物体进
脸书母公司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近日宣布,定于10月11日举办年度虚拟现实大会Connect VR,届时Meta有望发布一款新的混合现实头显。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一直被视为互联网下一阶段起飞的“风口”,相关的研发成果已经逐步落地,而
如今,新兴技术已经培养了对首字母缩略词的依恋,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和扩展现实(XR)也不例外。这些新技术来自不同的领域,它们寻求达成不同的目标。尽管如此,他们都会使用一些相同的技术(例如,3D 和 AI)。下
首先做个简单的比喻:虚拟现实VR就是做梦;增强现实AR就是见鬼;混合现实MR就是做梦活见鬼!好啦~下面开始正经的科普。各种R的定义:1.增强现实(A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也被称之为混合现实。它通过电脑技术,将虚
由于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在提供远程培训和免提信息访问方面的价值,它们正在多个领域中兴起。 工业制造商长期以来一直在采用增强现实(AR)解决方案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工程师和服务技术人员利用可穿戴设备可以轻松地访问信息。但是,作为增强现实(A
概念与关系虚拟现实VR(Vitual Reality):是一种借助特定的设备,营造出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的模拟环境,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让人有很强的代入感、体验感,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 简而言之,虚拟现实VR中你看到的都是
简而言之,三个“现实”之间的区别在于:虚拟现实取代了现实世界增强现实增加了现实世界混合现实为现实世界添加了虚拟元素,表现得好像他们真的属于这样虚拟现实 - 模仿真实世界中物理存在的三维计算机模拟环境。它可以对物体进行建模,计算真实的环境,将
近日,在进行完“元宇宙公司”预热后,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再次发布微博表示将重返高科技创业,并将进军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类领域。罗永浩:AR/VR/MR12月16日凌晨,罗永浩在微博中表示,为了迎接下一次的高科
通过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有助于制造企业提高培训能力、增加工厂可见性和故障排除能力。同时,在设计、装配、质量和安全等方面也可以获得提升。增强现实(AR) 和虚拟现实(VR) 的应用,使制造商能够深入了解设备状况、产品模型以
题图来源© 视觉中国Facebook 最终还是跟着 Snapchat 跑进了增强现实,这已经不是它第一次模仿 Snapchat。但扎克伯格一点都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他坚信,Facebook 将推动 AR 的发展。在今年的F8开发者大会上,扎克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在高速网络支持和更沉浸的内容体验加持下,注定将成就虚拟现实技术,未来的生活或许将会更多地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之间无缝切换。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行动
新华财经北京11月2日电(王媛媛)受政策利好催化,虚拟现实概念股2日大幅拉升,截至收盘,板块内27只个股封板涨停,其中,川大智胜获3连板,理工能科、宝明科技获2连板。本次政策主要提了哪些内容?产业链哪些标的将受益?新华财经对此做了简要梳理。
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化提速工信部等五部门日前发布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