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创外科进入“增强现实”与精准治疗时代

时间:2023-02-05 19:07:07 | 浏览:1199

图说:个性化颈椎牵引器。来源/十院供图(下同)日前,2018年度浦江脊柱微创技术创新论坛暨长三角骨科微创联盟成立大会在沪举行。以“长三角一体化”和供给侧改革国家战略为政策支撑,来自区域内四十余家医院及医疗创新型企业的三百余位医务及科研人员济



图说:个性化颈椎牵引器。来源/十院供图(下同)

日前,2018年度浦江脊柱微创技术创新论坛暨长三角骨科微创联盟成立大会在沪举行。以“长三角一体化”和供给侧改革国家战略为政策支撑,来自区域内四十余家医院及医疗创新型企业的三百余位医务及科研人员济济一堂,探讨学术与产业前沿、构建长三角骨科一体化发展产学研平台。会上,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贺石生教授团队带来了两大自主知识产权“神器”——“全新多通道脊柱内镜系统”和“个性化颈椎牵引器”,将脊柱微创外科带入“增强现实”与精准治疗时代。



图说:两大“神器”将 脊柱微创外科带入“增强现实”与精准治疗时代。

双工作通道相得益彰,让手术器械安全无遮挡进入

近年来,脊柱微创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许多脊柱退行性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型颈椎病,其治疗方法由传统的开放手术日趋转为微创手术。传统开放手术一般需要打开6-10厘米的手术切口,并且广泛暴露,会造成肌肉、骨质等的附加损伤。由于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患者卧床时间长、恢复慢。

在此背景下,以椎间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应运而生,仅需7~10毫米的皮肤微切口,通过内镜工作通道直接到达突出部位完成减压手术,从而实现精准靶向治疗,手术几乎不出血,患者术后即刻可以下地行走,显示出极大优势。

然而,椎间孔镜技术仍存在缺憾——仅仅实现“打开门”是不够的,必须让手术导航系统和操作器械“安全进入门内”,对病变组织予以磨、切、削、割、钳等操作,才能安全有效地解除患者病痛。但是,传统的椎间孔技术却面对着一只“拦路虎”——椎间孔后壁的关节突。由于它的存在,以及由发育和退行性因素引起的椎间孔外口狭窄,会遮挡手术目标区域,甚至使镜体进入困难。若强行操作,有可能损伤椎间孔内的神经根和椎间盘结构。

为确保手术安全,通常需要将关节突骨性结构磨除掉一部分,称之为关节突成形。目前的关节突成形方法主要分为透视引导下骨钻或环锯盲视徒手成形或同轴内镜监视下成形。前者完全依靠术者手感盲视操作,技术要求非常高,要么磨除部位不满意,要么造成严重的神经损伤,可称之为“刀尖上舞蹈”;而后者由于目前的脊柱内镜均属于同轴内镜系统,摄像系统和工作通道在一个管道轴内,成形时术者只能看到管道内磨除的那部分骨质情况,而不能看到其周围骨质及软组织情况,因此依然存在成形部位不满意或者神经损伤风险,可称之为“管中窥豹”。

针对椎间孔成形困难、背侧遮挡减压不充分问题,贺石生教授团队创新性地设计出新型多通道脊柱内镜系统,该系统在国内甚至是国际上首次提出在同一内镜管道内设计出多个工作通道,包括主工作通道和副工作通道,并设计与之相配套的副工作内镜,使得脊柱内镜系统摆脱传统的单通道同轴内镜的模式,通过第二视角的模式实现全程内镜监视下的关节突磨除,术者能够清晰的观察磨钻前端磨除骨质的部位以及其与周围韧带、神经等组织的解剖关系,使术者完全体验到类似开放手术一样的开阔视野;同时,多个通道可以放置多个器械,相互配合,提供手术中器械使用的多样性。这一全新的多通道脊柱内镜系统在提高椎间孔成形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手术难度,可以称之为脊柱内镜系统的一次开创性的转变和发展。



图说:该牵引器采用平卧位体位。

告别粗放式颈椎牵引,个体化治疗疗效与安全兼得

如今,颈部劳损退变及颈椎病已成为困扰大众健康的前五大疾患之一,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接近30%。手术治疗该类疾病的创伤大、费用高,并且手术适应人群范围很小,绝大部分患者主要是由于颈椎劳损、退变、生理曲度改变而引起顽固的症状。牵引治疗是常用的颈椎病保守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缺乏对牵引体位、牵引角度、牵引患者颈椎参数个体化等方面的科学分析和规范,以往的颈椎牵引器械和方法疗效不佳,而且常常引起患者不适甚至病情的加重。

贺石生教授团队经过12年的潜心研究并经历三次升级换代,研发出了最新的数字化的个性化颈椎牵引器。该牵引器采用平卧位体位,消除患者自身头颈重量对牵引的影响,牵引前依据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精确分析患者个体化的颈椎参数及最适牵引角度,对牵引重量及牵引角度实现个性化、数字化设置,并根据随访结果进行动态调节,从而实现患者的个性化精准治疗。目前,该设备已获得国家医疗器械生产二类许可,随访结果显示这一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颈肩疼痛、头晕、上肢麻木等症状,并且能够使部分患者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临床效果非常满意。

通讯员 石轩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相关资讯

科技名词|什么是增强现实?

增强现实,进行到哪里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观察未来科技自远古时代起,人类就常常幻想能无中生有,或者自由穿梭于时空,而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在感官层面给了人们这种能力和自由。尽管AR和虚拟现实VR概念已经出现了几十年,然而AR/VR大量出现在科技

科技名词|什么是增强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简称 AR (Augmented Reality),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

增强现实技术:军事领域的“新宠”

中国国防报美陆军人员测试增强现实眼镜近日,英国BAE集团称,该公司为军方设计开发的增强现实眼镜(AR眼镜)即将完成。此款眼镜采用轻巧耳机形式,可以像普通眼镜一样佩戴。戴上后,佩戴者可以访问指南、目标、任务信息和视频等,该眼镜的目标实时跟踪能

增强现实是什么呢?

增强现实是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增强现实提供了在一般情况下,不同于人类可以感知的信息。它不仅展现了真实世界的信息,而且将虚拟的信息同时显示出来,两种信息相互补

惠特尼双年展上的增强现实作品:除了新奇,还有什么

当艺术与增强现实技术相遇,除了带来新奇感,还能为艺术带来什么?美国摄影师卢卡斯·布拉洛克(Lucas Blalock)在惠特尼双年展上呈现的新作《穿越沙漠的驴》试图探讨这一问题。透过增强现实,广告牌上平淡无奇的卡通驴形象,变成了沙漠中行走的

什么是AR?你需要了解的,“增强现实”术语快速指南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话,比如:首字母缩写词,行业通用术语等。这样,可以简化该特定领域的资深成员之间的沟通,并提高其效率。但是,尽管对于内部人员来说很方便,但这些相同的术语,通常可以为进入特定领域的新手创建学习曲线。增强现实(也称为“ AR”

增强现实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叠加到用户所在的真实世界的一种新兴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提高了用户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提供了人类与世界沟通的新的方式,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

《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白皮书》正式发布

12月29日,在CAICV(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智能车载光显示任务组2022年度全体会议上,CAICV智能车载光显示任务组(以下简称任务组)、中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信科)与华为联合发布了《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白

增强现实(AR)开发干货汇总

链接地址:https://github.com/GeekLiB/AR-SourceAR Portal(AR开发者社区)整理更新了一些AR开发学习资源,更新主要内容如下:1.全新目录:AR 平台ARKit教程ARCore教程Hololens教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羊驼宠物网iphone资讯网比利时旅游桂林日月双塔资讯网上海房产信息网挖呀挖儿歌网古钱币网八泉峡旅游攻略土耳其旅游网婚礼策划网婴儿床品牌网潘玮柏歌迷网今日阜阳都江堰旅游攻略谢霆锋歌迷网
虚拟现实技术网-虚拟现实体感服、游戏体感服、电视体感跳舞游戏、虚拟现实股票龙头股、故宫虚拟现实体验馆、增强现实眼镜、vr游戏排行榜前十名、vr眼镜射击游戏、vr眼镜评测网。
虚拟现实技术网 aixishu.cn ©2022-2028版权所有